金山区柔性引才还存在缺少引进平台的问题。目前金山区正处于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阶段,不断完备的科研工作平台以及大量的实践项目都为柔性人才引进提供技术试验田。人才引进平台的创建依赖于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目前,上海市各科研院所和高校拥有雄厚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同时他们也有许多科技成果需要与生产和项目对接,实现成果转化。金山区可以通过“企业出项目、科研院所(高校)出智力”的模式进行联合项目开发,或将研究开发工作委托给科研院所(高校),这些都是实现柔性引才、引智的有效形式。 总而言之,要通过“平台+项目+人才”三结合的模式,实现柔性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目标。 43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 由于柔性引进的人才多具有参与工作时间短、固定性差、监管较难的缺点,不利于用人单位长期性项目的开展和系统性工作的接续。因此,要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的关系,既要重视引进人才,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也要重视培养本地人才。柔性引才与培养本地人才并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起有利作用:柔性引进的人才可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有利于本地人才培养过程中取长补短。 44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要保证柔性引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除了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平台外,还需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用人环境一般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一般指工作条件、收入待遇等等;软环境则包括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良好的用人环境是决定人才对工作单位产生认同感、归属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其中,软环境是核心,一个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以及富于亲和力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引得进”和“留得住”人才,也有利于更好挖掘人才的价值与潜能,从而“用得好”人才。总之,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有利于用人单位和柔性引进人才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的、有效的互动、互利机制。 参考文献: [1]樊德举新形势下加强柔性引才工作的路径选择[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05-27(6). [2]方长林,顾厚德柔性引才在昆山[J].苏南科技开发,2007(3):35-36 [3]梁伟,钱爱民宁波柔性引智的四大模式[J].政策瞭望,2012(10):44-45 [4]汤云良以“柔性引才”服务产业创新[N].中国组织报,2011-12-16(3). [5]田子俊如何用好“柔性”人才[J].领导科学,2007(20):33-34 [6]徐国庆美国人才柔性流动对我国高职高专实施人才战略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38-40 |